恰逢第28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三峽醫學檢驗實驗室(三峽醫檢)積極參與開展系列活動宣傳,普及腫瘤預防知識。
17日,三峽醫檢派出業務骨干隊伍彭華主任醫師,孫曦博士等參加宜昌市第28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多學科聯合義診活動。此次活動由宜昌市癌癥防治中心舉辦,三峽醫檢基因檢測實驗室主任、市二醫院腫瘤放化療科、腫瘤外科、腫瘤甲乳外科、婦瘤科、消化內科等10余名專家親臨坐診,為廣大市民和患者進行面對面、一站式義診咨詢和腫瘤防治指導。眾多群眾于當日冒雨來到活動現場,排隊向現場的義診專家們咨詢各項體檢報告及疾病知識。今年腫瘤防治宣傳周的主題是“癌癥防治 早早行動”著重引導群眾主動去了解腫瘤的形成、影響因素與預防手段,科學普及將普遍的癌癥治療的關注重點前移到癌癥預防與早期篩查的環節中來。此次活動也有利于推動“323攻堅”癌癥防治專項行動,有助于提高全社會癌癥防控意識,營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圍。
三峽醫檢是渝東鄂西最大的第三方高端醫學檢驗機構,可向社會提供腫瘤早期檢測、腫瘤基因分析等生命科學領域前端高技術檢測分析服務,現有檢測項目多達500多項,涉及免疫學、遺傳腫瘤、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基因檢測。實驗室首席科學專家鄧亞光博士更是將多年在國外積累的在液體活檢領域最新成果帶回家鄉,在癌癥早篩等方面做出了許多突出的貢獻。三峽醫檢充分利用腫瘤防治宣傳周的機會向群眾深入淺出的解釋了“常規體檢不等于防癌篩查”、“早期癌癥治愈率可以超過90%”、“早癌篩查手段已經達到了便捷、無創、精準的檢測水平”等防癌小知識,并熱心解答了前來問診資訊的群眾關于癌癥防治方面的疑問。
在活動中,三峽醫檢的展位前吸引了不少前來咨詢的群眾,先后接待咨詢達到100余人次。其中一位前來咨詢的女士表示,她早就聽聞三峽醫檢在基因檢測和早癌篩查方面非常專業,但是由于害怕繁瑣的檢測過程一直不敢去做這方面的檢測,今天得知義診的消息特地前來咨詢。據她描述,從去年開始身體就出現一些不適的癥狀,初診后疑似腫瘤,后來也去做過檢查,但沒有明確的結論。咨詢中,三峽醫檢的彭主任向她詳細講解了三峽醫檢掌握的“無創卻精準”的最新的腫瘤篩查手段和技術,并且為她量身定制了檢驗方案,預約檢驗時間。
據相關統計數據縣市,中國每年惡性腫瘤新發病例392.9萬,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確診。如今,對國人威脅較大的8大癌癥分別是肺癌、胃癌、直腸癌、乳腺癌、食管癌、肝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癌癥嚴重危害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提高全社會癌癥防控意識,是一項關鍵舉措。三峽醫檢作為專業的防癌檢測醫學檢驗實驗室,有責任和義務將“癌癥防治 早早行動”的理念普及到更多更廣的人群中,讓更多人享受到前沿醫學科技帶來的健康福利。
癌癥越來越高發,人們重新將目光聚焦到體檢。不少人相信,常規體檢過關了,就代表健康沒問題,起碼一年內都可以高枕無憂了。但讓一些癌癥患者難以置信的是:很多癌癥一查出來就是中晚期。原因恰恰是很多人“盲目”的相信常規體檢。常規體檢都局限于常規項目,測個腫瘤標志物、拍個胸片……看似在積極地為健康“把關”,確并沒有在癌癥篩查專項上做到位。這也導致了很多人被查出癌癥晚期,還在疑惑“我之前的體檢報告明明沒什么大問題”。
司機張師傅,40歲出頭,1年前參加健康體檢,結果正常。最近,他突然咯血及頭痛,到醫院做CT檢查,竟然發現是小細胞肺癌晚期,腦轉移。網絡工程師李某,1年前也參加了公司健康體檢,結果正常??勺罱?,他不明原因乏力3個月,面色發黃1周,醫院檢查后確診為胰腺癌晚期……“癌癥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身體可能還沒感到疼痛時,早期癌癥已經萌芽?!比龒{醫學健康管理專家表示,癌癥能否早期發現,往往是能否治愈的關鍵因素。
戰勝癌癥,作為醫學史上的一座高峰,多少年來攀登者絡繹不絕。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加持下,循環腫瘤細胞(CTC)早篩技術成為戰勝癌癥的新曙光。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簡稱CTC),是指從實體瘤中脫離出來并進入外周血液循環的腫瘤細胞,大部分CTC在進入外周血后發生凋亡或被吞噬,只有少數能夠逃逸并錨著發展成為轉移灶。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則是對血液中痕量存在的CTC進行分離富集并鑒別分析的一種新興腫瘤檢測手段。
在腫瘤發生的早期,當0.1cm的時候就有CTC進入血液,此時若能及早發現對患者來說是巨大的福音,而常規的腫瘤標志物檢測以及CT檢測根本察覺不到,因此通過常規的體檢手段發現時已為時過晚,此時腫瘤已經很大了,一般很難控制。
CTC在腫瘤早篩、診斷、治療和監控等方面的臨床表現使之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是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腫瘤無創診斷和實時療效監測手段,臨床應用價值極其顯著。三峽醫學檢驗實驗室依托美國斯坦福大學團隊研發的世界領先的CTC檢測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開展腫瘤早篩檢測,通過“便捷 ? 無創 ? 精準”的早篩技術進步帶來抗癌新希望。三峽醫檢,您身邊的健康守護者!